行业资讯

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前缀:

88.118.89520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植物造“肥”的秘密——生产氮素,了解合理利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发布日期:2022-12-27

俗话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这是种田的至理名言,因为肥料是庄稼的粮食,庄稼吃饱喝足了,才能更好发挥生长潜能,获得高产高质。以前没有化肥的时候,主要靠农家肥种植粮食,庄稼生长缺乏养分,所以产量有限,导致长期以来,农作物产量有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后来,随着人工可以合成肥料的大量运用,粮食产量翻倍,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解决温饱问题。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就想着尽可能减少化学肥料带来的污染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氮元素是不可缺少的三大元素之一,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源。虽然空气中约有4/5的氮气,但是可惜的是,植物本身却无法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它们。

为此,豆科植物的根部进化出一种“瘤”,这种“肿”不是病害,也不是虫害,相反,有了这些“肿瘤”,也就根瘤菌,豆科植物心里才踏实呢!因为它们对植物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留心的朋友会发现不同的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形状也有所区别,比如大豆的根瘤菌为圆形的,豌豆根瘤菌是椭圆状,而苜蓿的根瘤菌却是于指状的……尽管不同豆科植株的根瘤菌外形各异,但不妨它们都拥有相同的功能——固氮能力。

谈起根瘤的固氮功能,就不得不说瘤子里寄居的根瘤菌,正是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植物无法利用的空气中的氮,转变成植物可以利用的有机氮化合物。这根瘤菌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在微镜下可就原形毕露了,有的像短粗的棍子,有的像圆皮球,也有的是X形或T形。

根瘤菌平时生活在土壤中,以动植物残体为养料,自由自在地过着腐生生活,当土壤中一有豆科植物生长时,根瘤菌就如获至宝,迅速向其根部靠,并从根毛拐弯处进入根安营扎塞。豆科植物的根部细胞在根瘤菌的刺激下,加速分裂、膨大,于是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肿瘤”。

豆科植物根部的瘤子,为根瘤菌提供了理想的活动场所,根瘤菌又会卖力地从空气中吸收氮气,为豆科植物制作氮素大餐,使它们枝繁叶茂、欣欣向荣。

豆科植物一生中,积累的氮元素约2/3是由根瘤菌固定的,特别是豆科植物从开花到子粒的形成时期,是根瘤菌固氮活性最高的时期,占整个生育期全部固氮量的80%左右。

比如1亩大豆一生中,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6.5公斤,折合硫酸铵38.5公斤;1亩豌豆一生可以固氮18.5公斤,折合硫酸铵67.5千克;1亩三叶草一生可以固氮10公斤,折合硫酸铵50公斤……等。

因此,不但豆科作物田里不再需要是大量氮肥,就是第二年轮作再种其他作物,也会因为上茬豆科植物留下的根瘤菌,氮素供应充足,长得比平时好。在农业生产中,常常在一块大田里让豆科作物和其他作物轮种而获得增产,这个根瘤菌占有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