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服务热线
13604381968“农民田间学校”的学员进行田间调查实践。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农村委 供图
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的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濒江临海、四面环水的地理环境,天然阻隔了外界有害物质对岛内的污染,发展绿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区坚持生态立岛理念不动摇,把绿色农业作为崇明的核心基础产业。2019年起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并积极探索不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种植模式。
2019年初,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技术合作项目——上海崇明岛水稻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此落地,经过两年多持续实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及支撑体系,减肥减药效果明显、稻米产品优质稳定、崇明大米品牌效应明显提升。
“农业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崇明水稻的绿色技术模式为全国化肥、农药减量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在此次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长期合作,希望在低碳农业等领域开展新的合作与探索。”2021年底,在上海崇明岛水稻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总结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对项目产出表示充分肯定。
崇明大米的高附加值之路
普通的大米,市场售价不过七八元一公斤,能卖到10元以上,已经不算便宜。而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崇明大米,5公斤的市场价格为248元,平均每公斤售价近50元。
在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震看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应从卖东西向卖理念、卖潮流转变。“崇明背靠大上海,这就是最大的销售优势。”黄震认为,崇明的农产品固然是优质的、为市民所喜爱的,但要打造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相匹配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还需要在生产的标准化、智能化,产品的整体包装以及附加值提升上做文章。
作为上海市农业龙头企业,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坐拥崇明现代农业园区3000亩有机良田,其中1000亩为上海崇明岛水稻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核心示范基地。
在种植大棚,记者看到,替代化学农药的,是防虫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而肥料,用的则是蚕豆、稻秸秆等绿肥和羊粪混合秸秆发酵而成的有机肥。农场里的崇明白山羊也是吃着蔬果秸秆和有机牧草、玉米长大的,形成良性生态循环闭环。简而言之,用最现代的种植技术辅以最传统的种植方式,打造出高品质、高附加值、高安全性的优质农产品。
2019年以来,上海崇明岛水稻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组持续遴选发展示范基地,有序扩大绿色水稻种植规模。包括万禾农业在内的核心示范点严格落实水稻品种、产地环境、养分管理、病虫害控制、智慧管控等生产规范。
崇明是上海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近年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向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中国绿色农业网 | 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 |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 |